当前位置:
首页
> 资讯中心 > 股东新闻

【一带一路故事】一个孟加拉籍“电工”的斋月剪影

发布日期:2025-03-31    信息来源:孟加拉分公司   作者:高荣荣   字号:[ ]

在孟加拉国,斋月是信仰与坚韧交织的月份。今年的斋月从3月2日开始,3月30日结束,3月31日就是盛大的开斋节。当虔诚的穆斯林在日出至日落的禁食中,追寻心灵的宁静时,电建电投公司下属孟加拉分公司孟籍化学巡检员JAHIRUL ISLAM,正穿梭于巴瑞萨电站轰鸣的机组之间。

“设备不会过斋月”

清晨五点,天还未亮,JAHIRUL ISLAM便已起身。戴上白色礼拜帽,面朝麦加方向完成晨礼。祈祷结束后,他匆匆喝下一杯椰枣水,便骑上摩托车赶往6公里外的孟加拉巴瑞萨电厂。斋月的酷暑让孟加拉白昼的气温飙升至40摄氏度以上,但JAHIRUL ISLAM说:“禁食是信仰的功课,而守护电力是责任的功课——两者都不能放弃。”

第一趟巡检结束,JAHIRUL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,安全帽下的脸颊滚着汗珠,连浓密的络腮胡子都遮挡不住,虽然戴着手套,但指尖早已因为常年拧阀门而磨出了厚厚的老茧。

每两小时,他要检查化学区域所有设备,踮脚查看高处管道接口,俯身观察低处阀门,眼睛贴近表盘查看指示针,甚至将耳朵贴在电机外壳上,从轰鸣声中辨别哪怕一丝一毫的异常响动。

"设备不会过斋月"他抹掉流进眼睛的汗水,在本子上记下第17组数据,"所以我们得加倍仔细。"。

“责任心是活的”

两年前,JAHIRUL ISLAM还只是参与建设巴瑞萨电站设备安装的临时小工,他一直在说,是电建电投公司下属孟加拉分公司给了他稳定的工作。

起初,面对复杂的化学水处理流程,JAHIRUL ISLAM连PH值的含义都说不清。中国师傅李晓峰却看中他的认真劲儿,每天空闲时就陪他对照图纸学习设备原理。

“李晓峰总说,‘技术是死的,责任心是活的’,只要认真负责肯下功夫,就是好苗子”

经过刻苦的理论学习加实践操作,如今,JAHIRUL ISLAM能熟练调配阻垢剂浓度,甚至能通过水质浊度预判系统风险。

这个斋月里的一次突发状况印证了他的成长。

3月26日正午,制氢站在线漏氢检测报警,JAHIRUL ISLAM顶着烈日一路跑步赶至现场,发现了管道法兰垫片老化开裂的缺陷。他迅速汇报主值,在主值的指导下关闭相应阀门,并配合中国同事在两小时内完成抢修。

“如果晚十五分钟,整个系统就可能停机,那可是大事情。”化学主值拍了拍他的肩膀,竖着大拇指说:“JAHIRUL ISLAM,干的漂亮。”

“我们的电不能断”

日落时分,清真食堂飘出鹰嘴豆咖喱的香气。JAHIRUL ISLAM与同事们围坐在一起,用椰枣和清水开启封斋饭。

厨师特意减少了辣度,还准备了大量水果和冰镇饮料。

“公司在斋月期间特意增加了椰枣、特色手抓等传统美食,感觉非常暖心。”JAHIRUL ISLAM笑着享用起劳作之后的美食,吃得特别开心。

晚上的祷告结束后,JAHIRUL ISLAM总会站在宿舍窗前远眺。夜幕中的平原上,无数灯火如星星般闪烁。

“那里有咬着笔尖苦思冥想的学生、加班加点的的服装厂工人、灯火通明的医院……”“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。斋月的夜晚,我们的电不能断。”JAHIRUL ISLAM的眼里满是温柔,而又充满坚定。

在巴瑞萨电站,像JAHIRUL ISLAM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。

属地化管理的理念让140余名孟籍员工从“学徒”成长为“掌灯人”。

他们用汗水诠释信仰,用专业技术回馈故土,而中孟两国工程师并肩作战,也在高温与挑战中培养出超越语言的情谊。

又一个斋月就要结束,但坚守的故事永不落幕。

当JAHIRUL ISLAM再次俯身检查设备时,他的工牌在阳光下微微反光,上面印着一行小字:“责任无尽,光明永驻。”

 


 

 

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