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修现场的“沉浸式”课堂 | |
| |
三月的南部非洲,骄阳似火,津巴布韦旺吉燃煤电站内人来任务怪,步履匆匆,一派繁忙景象。电站7号机组B级检修工作,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此次1260余项检修项目已完成大半。电建电投公司下属旺吉项目部把此次B修作为良好契机,超前精细策划 过程中周密组织“师带徒”,让此次检修既成为对设备的一次深度维护,更成为津方员工传承技术、提升技能的沉浸式大课堂。 “原来找正不只是对齐那么简单” 在汽机检修现场,7C给水泵电机刚刚完成维修,接下来最关键的工序便是对轮找正。津方技工埃里森(Elison)和同事们围在设备旁,手中拿着千分表和对中工具,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。尽管之前听过理论培训课,但第一次面对实际操作,他们仍有些不知所措。 “别急,看我做,我们一步步来。”中方师傅于君伟走上前来,拿起千分表,示范测量:“先测四个基点的数据,看看是否超差。”埃里森聚精会神地观察着,按照于师傅的指导记录数据,并调整垫片厚度。当调整到误差小于0.02毫米时,于师傅满意地点了点头:“对,就是这样!对轮找中心要耐心、细心,这样才能确保设备运行时振动小,效率高。” 经过反复调整,最终对中精度达到了标准范围。埃里森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脸上露出成就感满满的笑容:“原来找正不只是对齐那么简单,更是一个精准的技术活!” 这次实战让埃里森对设备维护有了更深的理解,也增强了他在后续检修工作中的信心。 “电气设备不是坏了才修” 在电气检修区,7号机组11千伏真空断路器的预防性试验正在进行。津方电气工程师达林顿(Darlington)带着测试仪器,和团队一起检测断路器的绝缘性能、分合闸时间及触头接触电阻。 “数据有点偏差,是不是接触不良?”达林顿皱起眉头。中方电气检修专工高军强示意他再测一次,并检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。经过仔细排查,他们发现触头表面有轻微氧化,导致接触电阻略微升高。高军强一边指导清理触头,一边讲解:“真空断路器的触头接触电阻过大,会影响开关性能,甚至导致过热损坏。所以预防性试验非常重要,能帮助我们提前发现隐患。” 经过处理,测试数据恢复正常,达林顿会心地点着头:“现在我明白了,电气设备不是坏了才修,而是要提前预防,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!” “先验电、后作业、再复核” 设备的可靠性离不开精细的检修,人的安全更是电厂管理的重中之重。为了加强安全意识、提升安全技能,项目部建立了“每周一案例”安全培训机制,每周组织津方员工学习一个中国电力行业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,分析原因,吸取教训,并结合旺吉电厂的实际情况,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。 在最近的一次培训会上,大家学习了一起因误操作导致的电气短路事故。案例中的一名电工未严格执行“两票三制”制度,在未验电、未挂接地线的情况下进行操作,导致设备短路损坏,甚至危及人身安全。听完案例分析后,津方员工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。 “以前我们觉得,只要操作熟练,安全规程可有可无。但今天的案例让我意识到,一次违规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。”一名津方技术员感慨道。之后,大家在执行操作时更加严格遵守安全规定,“先验电、后作业、再复核”成为了工作中的习惯动作。 这次检修中,通过“师带徒”模式,津方员工的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;通过实际操作,他们从理论走向实践,成为合格的技术骨干;通过安全培训,他们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,为电厂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。 据统计,自2024年以来,旺吉项目部20余名津方职工走上关键岗位,60余名岗位得到晋升,中方运行人员实现“四班三倒”工作制,检修专业津方员工积极参与夜间值班工作,累计独立办理工作票一千余份,占比达到30%,2024年底项目部提前30天完成属地化目标任务。
| 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